摘要:X线检查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同时也对人体造成了很多损伤。我们应正确利用放射检查,注意防护,为人类造福。从发现X线到现在,X线检查在医学领域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放射技术的应用,有其特殊性,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如不注意防护,可能对人造成放射损伤。从普通X线发展到如今的CR、DR、DSA、CT、MR,虽然医学影像设备日益精进,大部分都是数字化成像,但是对于X线的防护,却不能置之不理。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的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很快发生电离和激发。继而引起生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由分子水平的损伤进一步造成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损伤,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照射剂量是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一般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严重。即使是在容许的安全剂量范围内,个别敏感的机体也可发生反应,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障碍。 X线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的变化:脑脊髓细胞受损,部分细胞可发生充血、出血、水肿和渐进性坏死,特大剂量的照射可引起脑型放射病;内分泌功能变化:放射损伤初期,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分泌功能增强。放射损伤后期,可见垂体前叶细胞的退行性变,分泌功能减退。性腺表现为各级精细胞分裂减少或停止,卵泡发生变性,崩解和数量减少;造血系统的变化:中性粒细胞值和淋巴细胞值下降,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免疫系统的变化:射线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前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屏障破坏,炎症反应和吞噬功能障碍。后者表现为免疫球蛋白减少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诱发淋巴细胞突变;消化系统的变化:急性放射病时,消化系统的症状出现最早,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极期时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机体迅速衰竭,死亡;其他系统的变化:皮肤干燥、溃疡、指纹紊乱或消失、甲纵脊、指甲增厚、红斑、水疱、坏死等。眼晶状体的白内障,诱发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食道癌等。由于X线辐射能引起人体多部位损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X线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X线防护。符合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把辐射危害降低到更低限度。对于放射工作人员的X线防护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缩短照射时间,即时间防护。除非工作需要,应避免在电离辐射场中做不必要的逗留。要求工作人员操作熟练、迅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增大人体与照射源的距离,即距离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率是随离开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的。增大人体与照射源的距离,办法很多,如:使控制室、操作台远离辐射源,采用长柄器械进行远距离操作等;运用防护设施与合理穿戴个人防护衣具。摄影时,尽量采用隔室摄片,铅屏风避开射线照射。给婴幼儿摄片必须在机器旁时,穿铅橡胶防护衣,进行胸透,胃肠检查时,不得裸手伸进有用线束内;坚持个人剂量监测,使受照剂量控制在规定的剂量限值以内。X线工作者应佩带X线个人剂量胶片或热释光剂量计,及时了解实际受照剂量;预防潜在照射的发生;对于怀孕的女性X线工作人员,应调离工作岗位或从事不接触X线的其他工作,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其次,对于受检者的防护也不应忽视。对于医用诊断X线的检查,应考虑以往检查的有关资料,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检查。除非在临床上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进行X线的诊断检查外,否则要避免对已怀孕或怀孕可能的妇女进行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诊断检查。必须注意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注意保护性腺、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儿及儿童骨骺等辐射敏感部位。候诊者和陪诊者都应在室外等候,不得在无屏蔽情况下进入机房。总而言之,在X线检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防护意识,重视防护工作的宣传和实施,以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使射线技术的应用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